近日,新聞爆出美樂樂創始人黃輝從美樂樂離職。巧合的是,就在幾天前,汽車之家創始人李想也從自己一手創辦的企業離開。這兩條新聞,在當前國內全民炒股、部分上市企業市值瞬間翻幾番的狂熱環境下,無疑給那些即將上市,或者準備上市的企業和企業家增添了一絲疑慮。
??在資本參與度高的行業,不乏有人創辦公司的最終目的就是高價賣掉,但在較為傳統的制造業,尤其是家居行業,創始人在公司經營初期所傾注的心血、所投入情感、甚至在公司文化里植入的個人印記,都讓創始人和公司的關系更為復雜,很難輕易割舍。
??在越來越多的家居建材企業已經上市,或準備上市的當下,梳理創始人與公司的關系就顯得尤為重要,為此UBM特別策劃《那些被資本趕走的家居企業創始人》。
??哪些老板被資本趕走了?
??美樂樂黃輝:黯然離職
??在東易日盛投資1280萬美元購買美樂樂股份幾天之后,6月17日,美樂樂第一創始人黃輝從離職,引發業內一片嘆惋。軟件技術工程師出身的黃輝,自2008年在淘寶創辦美樂樂品牌,到2010年自建美樂樂平臺運營,短短幾年時間內,將交易額做到20億,穩坐家居O2O電商頭把交椅。
??在此期間,為確保快速發展,美樂樂2010年獲得首輪融資,2012年再獲4000萬美元融資,2015年,美樂樂獲得東易日盛的第三輪融資。對于黃輝的離職,業內普遍猜測,多輪融資之后,黃輝股權被稀釋,逐漸喪失公司話語權。同時,黃輝偏重技術的背景,以及對公司發展預期發生偏移,讓他在整個美樂樂運營管理過程中逐漸被邊緣化。
??中宇衛浴蔡氏父子:被踢出管理層
??今年5月,在德國上市的中國衛浴企業中宇,因財務問題導致股價幾乎清零,并申請破產、創始人蔡氏父子被踢出管理層。中宇由蔡建設創立于1988年,2009年與德國高儀(Grohe)合作后,于2010年在法蘭克福上市。2011年,高儀吸納蔡氏家族手中股份,持股比例增持至72.3%,取得控股權。2014年1月,高儀的主要股東TPG及其聯合公司出售了87.5%的高儀股份給驪住和日本開發銀行組成的財團,間接控制中宇。
??事件爆出后,中宇實際控股方驪住集團表示,由于中宇德國的會計違規行為,導致中宇衛浴的注冊資本出現了一半的損失。在網絡流傳的“中宇聲明”則顯示,驪住集團對中宇進行資本運作、虛假報表的惡意經營。
??雷士照明吳長江:三度被“逼宮”
??雷士照明創始人吳長江的經歷則更富傳奇色彩。1998年,吳與其他兩人共同創建雷士,后矛盾爆發被迫退出雷士,隨后又攜經銷商群體重返雷士,趕走之前的創業合伙人,并帶領雷士進入高速發展期,于2012年5月在港上市。然而在上市之后,吳長江卻與資方軟銀賽富起了沖突,軟銀賽富閻炎指責吳長江避開董事會違規操作,吳長江再度被逼宮,被迫退出。
??但對雷士銷售渠道高度掌控的吳長江,重演歷史一幕,攜經銷商群體、并找來盟友“德豪潤達”。2012年12月,德豪潤達斥資16.5億港元收購雷士照明20.05%的股權,成為雷士第一股東,同時吳長江認購德豪潤達1.3億股權,成為德豪潤達第二大股東。在德豪潤達支持下,吳長江得以重返雷士擔任CEO。隨后,吳長江向德豪潤達轉讓2.15億雷士照明股權,此時他的雷士股權已被稀釋至2.54%。
??2014年,吳長江與德豪潤達爆發矛盾,吳長江因涉嫌挪用雷士公司資金而被惠州市公安局立案偵查,再次被驅趕出雷士。2015年1月4日,廣東省惠州市人民檢察院正式以涉嫌挪用資金罪逮捕吳長江。
??老板為什么會被資本趕走?
??1.創始人股權被稀釋,角色逐漸邊緣化
??對于成長型的企業而言,發展初期亟需大量資金,便產生了融資的需求。而融資結果就是創始者的股份被反復稀釋,以至于公司股權與投票權向分離,創始人的話語權逐漸減弱,最終導致分道揚鑣。在雷士吳長江和中宇蔡氏父子的案例中,創始人的股權被嚴重稀釋,也是他們最終被趕出公司的重要原因。
??2.創始人跟不上企業發展
??對中國大部分公司而言,在企業發展初期的艱苦階段,基本都是以老板為核心的“獨裁制”架構。這有利于企業統一目標、高效運作。但隨著企業發展壯大,特別是走向資本市場的過程中,作為創始人的老板,如果不能建立起以機制為主導而非企業家精神為主導的運營機制,擺脫創始人的個人影響,保證決策的程序化,也有可能成為被資本趕跑的原因。資本的進入,只是加速了這個過程。
??3.企業創始人犯重大錯誤
??對初創企業來說,創始人一度獨操大權,對企業的發展擁有完全決定權,可以靈活運用權限解決問題。然而在進入資本市場后,決策程序化,并且必須遵循公司內部規范、相應法律法規。如果創始人按照過去的行為方式,造成重大違規或失誤,則很可能被趕出自己創立的公司。雷士照明吳長江、中宇衛浴的蔡氏父子的出局,均和他們的違規操作相關。
??家居老板是怎么防止被資本趕走的?
??高度控股是家居老板控制企業的主要方式
??家居行業的上市公司也不少了,而且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在進行融資,計劃上市。那么家居企業的老板們是怎樣防止“被出局”呢,UBM特別梳理了國內家居行業主要上市企業的股權結構,最終的一個共同點是:創始人高度控股。
??高度控股不是唯一方式,任正非只有1.4%股權
??中國家居建材行業的大部分企業都是私營企業,其創立之初都十分艱難,創始人篳路藍縷,傾其所有的投入,并承擔全部風險。正如黃輝早先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所形容:“把一個娃兒一點點奶大”。創始人基本無法接受公司被資本接管,自己出局的結果。因此,即使和資本合作,保障他們對企業的控制權仍是考慮的第一要素。
??然而也并非所有的企業創始人都這么做,比如華為的任正非。據媒體報道,任正非目前持有華為的股份僅為1.4%左右,從所有權上看華為已經根本不是任正非的企業,但無人懷疑任正非對華為的影響力和控制力。華為帝國的建立非一日之力,也非尋常之功,對于家居行業的創始人來說,高度控股仍是最簡單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