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美貿易摩擦日趨緊張的關鍵時刻,美國商務部部長威爾伯·羅斯于4月16日宣布針對中國企業中興通訊激活拒絕令,限制及禁止中興通訊申請、使用任何許可證,或購買出售美國出口的受美國出口管制條例約束的任務物品。消息一出,輿論嘩然,當我們以為這件事情將要接近尾聲的時候,中興發聲了!
4月20日下午,中興通訊召開新聞發布會,董事長殷一民和中興高管全體出席。
期間,中興通訊董事長殷一民表示“有13億人民的支持,我們決不放棄,中興通訊的旗幟,將永遠飄揚。”
同日,中興通訊發布關于美國商務部激活拒絕令的聲明,原文如下:
2016年4月以來,中興通訊吸取過去在出口管制合規方面的教訓,高度重視出口管制合規工作,把合規視為公司戰略的基石和經營的前提及底線。
中興通訊成立了總裁直接領導的合規管理委員會;組建了覆蓋全球的資深出口管制合規專家團隊;引入多家國際一流的顧問單位提供專業指導,構建和優化中興通訊出口管制合規管理架構、制度和流程;引入和實施SAP貿易合規管控工具(GTS);組織覆蓋超過6.5萬名員工的合規培訓;全面配合美方指派的獨立合規監察官對中興通訊執行與美國政府達成的相關協議及出口管制合規建設進行實時、透明的監管,提供超過13.2萬頁文件。僅2017年中興通訊就投入超過5000萬美元用于出口管制合規項目,并計劃在2018年投入更多資源。
然而,2018年4月16日,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BIS)以中興通訊對涉及歷史出口管制違規行為的某些員工未及時扣減獎金和發出懲戒信,并在2016年11月30日和2017年7月20日提交給美國政府的兩份函件中對此做了虛假陳述為由,做出了激活對中興通訊和中興康訊公司拒絕令的決定。
BIS無視中興通訊過去兩年在遵循出口管制合規方面的艱苦努力、巨大投入和長足進步;無視上述兩份函件中的問題是公司自查發現,及時主動通報;無視公司第一時間處理了對此可能有疏忽的責任人,并快速糾正問題,并聘請權威美國律所獨立調查。在相關調查尚未結束之前,BIS執意對公司施以最嚴厲的制裁,對中興通訊極不公平,我們不能接受!
拒絕令不僅會嚴重危及中興通訊的生存,也會傷害包括大量美國企業在內的中興通訊所有合作伙伴的利益。
中興通訊不會放棄通過溝通對話解決問題的努力,也有決心通過一切法律允許的手段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維護全體員工和股東的合法權益,履行對全球客戶、消費者用戶、合作伙伴及供應商的責任!
作為在中國成長起來的全球化企業,中興通訊將凝聚全體員工,堅定信心、團結一致、共度難關!
駐美大使崔天凱:今天的美國怎么了?
4月17日,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在哈佛大學發表演講。在談及中國的發展目標和戰略時,他表示,“我們沒有稱霸世界的計劃,也無意用中國的‘新時代’取代美國的‘舊時代。”
在演講最后,崔天凱還談到自己的切身感受,自1981年第一次踏上美國土地,先后在這生活了11年,“然而近來,我卻開始感到困惑。我問自己,現在的美國還是我以前認識的那個開放、自信、樂觀的美國嗎?”
崔天凱在哈佛大學演講(圖源:外交部網站)
崔天凱說,中國一貫反對在國際關系中使用或威脅使用武力,除非得到聯合國安理會根據《聯合國憲章》作出的授權。中國一貫主張通過對話談判解決國際爭端。中國在處理包括朝核問題在內的諸多國際地區難題時,始終堅持上述原則并為此作出了不懈努力。中國將繼續呼吁尊重所有聯合國會員國的主權、領土完整和獨立,并為弱小和貧窮國家仗義執言。
“與中方做法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有些國家屢屢違反上述原則,頻繁使用或威脅使用武力,侵犯其他聯合國會員國的主權。”崔天凱說,有些國家在未獲聯合國安理會授權的情況下,甚至不顧安理會成員國的明確反對,執意發動戰爭,打著“人道主義干預”和“保護的責任”的旗號,使一些地區陷入混亂、生靈涂炭。
崔天凱表示,正是那些一再違章的人反而對其他國家橫加指責,企圖給他們貼上“修正主義國家”的標簽。“坦率地說,這些人應該有一點兒羞恥感。”
他指出,世界正面臨諸如恐怖主義、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氣候變化、疾病、自然災害等全球性挑戰。深化多邊合作、改善國際治理的需求正在上升,但多邊國際組織的作用卻面臨被弱化的危險。沒有任何國家能單槍匹馬應對這些挑戰,也沒有任何國家能在孤立中實現繁榮。
“我們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如此需要國際合作,特別是大國之間的合作。這就是為什么中國提出了構建新型國際關系、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設想。”崔天凱表示,中國將繼續為促進世界和平、實現共同繁榮、維護國際秩序作出自己的貢獻。
演講后,崔天凱與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所長宋怡明對談。(圖源:哈佛公報)
外交部:希望美國不要逆潮流而動
4月20日,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如果美方的政策都是建立在各種可能的無稽之談的基礎上,那既是極不負責任的,也是極其危險的。就在我來今天下午的記者會之前,我剛看到了中國駐美國大使崔天凱在哈佛大學的演講,他說自己近來感到困惑,時常問自己:現在的美國還是他以前認識的那個開放、自信、樂觀的美國嗎?我想很多人都有同樣的疑惑。”
“我們希望美國國內一些人能夠刷新他們的國際關系理念和觀念,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而不是逆潮流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