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國民消費水平的提高,家電產品升級換代的速度也越來越快。特別是隨著使用年限的增加,大批的廢舊家電面臨著“退休”。而如何處理這些被淘汰下來的舊產品,成為當下消費者們迫切的“另類”需求。 據相關數據顯示,如今電視、冰箱、空調、洗衣機以及電腦等家用電器已幾乎成為國民的生活必需品,而以這“四機一腦”為代表的家電產量高達5億臺以上,每年的理論報廢量超過5000萬臺,且報廢量還在以年均20%的速度增長,預計到2020年家電電子產品每年報廢數量將達到1.37億臺。如此龐大的基數,讓回收家電已然成為了前景廣闊的“朝陽產業”。 有專家指出,“廢舊家電可以說全身是寶”。其中,大多數含有許多有色金屬、黑色金屬、塑料、橡膠、玻璃等可供回收的再生資源,一些廢舊電子產品還含有金、銀、銅、錫、鉻、鉑、鈀等貴金屬。以廢舊手機為例,若把廢舊的手機電池回收積攢到一噸,就可以提煉出200克黃金。而1噸廢舊個人電腦中更可提煉出300克黃金、1公斤銀、150克銅和近2公斤稀有金屬等。 由此可見,廢舊家電回收不僅僅是朝陽產業,更是有待挖掘的“礦山”。 然而從消費者的反應來看,雖然舊家電回收市場已經初具規模,但消費者依然對其“知之甚少”。一般情況下,消費者處理廢舊家電的辦法會有三種:便宜處理給個體的廢品商販、參加品牌企業的“以舊換新”活動、選擇專門的家電回收渠道。但通常,第一項中那些不正規的“廢品回收”廣告,仍是大多數消費者對待這些淘汰舊家電的態度,而通過后兩項較為正規渠道回收的家電數量卻少之又少。 從行業角度分析來看,由于舊家電回收市場長期缺乏統一的行業標準和技術突破,一直是家電售后市場需求領域的行業痛點。為讓大量廢舊家電得到有效回收和科學處理,政府應該加強執法,規范二手市場、廢品收購站的秩序,從而讓更多的廢舊家電流入正規的拆解企業,使其得到更有效、更環保的開發。 “正規軍”入場,行業亂象有望改善 日前,北京市發改委會同市城市管理委、市商務委、市經信委共同啟動了該市廢棄電器電子產品新型回收利用體系試點建設,通過將環衛、生產、銷售、再生資源回收及“互聯網+”等5類共13家企業納入首批試點,拓寬回收渠道,規范回收環節。 可以說,這樣的“正規軍”宣布入場,不僅多個部門聯手力量不小,在全國尚屬首例,而且針對問題,集中了優勢兵力,目標明確,其戰果也非常值得期待。 但需要指出的是,廢舊家電產品并非北京獨有,而是各地都有的。因此,要使廢舊家電這塊“礦山”得到充分挖掘,并從根本上改變市場亂局,除了完善制度強化監管,我們無疑還需有更多的“正規軍”加入。這方面,北京市已經開始試點,或許不久的將來,行業的亂象將得到有效的解決。 “互聯網+回收”,舊家電回收新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互聯網+”下的創新模式,為廢舊家電產品的回收利用拓寬了渠道,越來越多的關于如何利用“互聯網+”引導資源回收產業再升級的話題走進了人們的視野。 就目前再生資源回收產業發展的現狀來看,隨著手機APP應用的推廣,再生資源回收互聯網平臺的傳播速度遠比想象的更快。這種運營模式充分利用了互聯網信息傳播快,平臺利用零距離,方便快捷等特性,加速構建起了一條比傳統產業鏈更精簡的回收再利用閉環。 據統計,目前我國廢舊家電回收市場已經開始接收互聯網系統的進駐,近8成流出正規渠道的廢舊家電有望重回正軌,互聯網回收平臺將逐漸為廢舊電器電子構筑起一條從回收到再利用的“綠色通道”。 回過頭講,除了國家管理的規范和行業模式的創新,消費者自身的環保意識也需要不斷加強,了解如何科學處理廢舊家電的方法,讓廢舊家電的回收再利用在規模化的同時,走向規范與秩序。